首頁 > 專業領域
依《公司法》第24條規定,「解散之公司,除因合併、破產而解散者外,應行清算。」這表示公司在解散登記後,公司的法人人格仍未消滅,儘管公司不再營業,對外的交易行為或產生的債權債務關係仍然存在。
美國總統川普於台灣時間2025年4月2日宣布大規模課徵「對等關稅」計畫,並於台灣時間2025年4月9日中午12時起,開始就全球86國輸美貨品課徵進口關稅
2025年清明連假台股休市兩天,於此期間美國總統川普於假日期間公布對等關稅相關細節,其中更是包含我國要被課以32%高額關稅等重磅消息
行政機關在執行公共政策和法律時,可能會做出影響人民權益的決定或處分,而當這些行政行為對人民造成不公時,行政訴訟程序便是維護個人權益的重要法律途徑
隨著網路的興盛與快速發展,言論自由的界限經常成為爭議的焦點,尤其是社群媒體上不乏針鋒相對的激烈評論與惡意中傷。
收到到案通知書或刑事傳票時,一般人可能會感到驚慌、不知所措,擔心自己是不是已經成為犯罪嫌疑人?或是否需要承擔未知的法律責任?
在現代企業經營中,勞工與公司雙方的權益常常因各種因素而產生矛盾與摩擦,為了避免這些問題,理解並遵守勞動法規變得相當重要
勞動事件法於民國107年11月9日制定,於109年1月1日正式施行是一部專門針對勞動爭議處理而制定的特別法律
薪資待遇是否合理,甚或高於預期,經常是勞工在篩選工作時的一大重點,薪資調漲固然為大眾所求,但被雇主單方面調降薪資時,勞工往往會陷入糾結
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,註冊商標不再是大型企業的特權,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以及老字號品牌也會根據自身需求申請商標,不僅可以提高自家商品的辨識度,若行銷手法得當,也能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。
公司法第163條的股份自由轉讓原則,規定原則不得禁止股東賣出股票,但公司法及證交法允許了在某些原因可以透過「章程」限制賣出。但如果是透過「契約」禁止股東賣出股份呢?是可行的嗎?
公司經營者經常在詢問,公司缺錢的時候招募新股東(募資),可以要求這些股東不要賣股票嗎?就法律而言,即是「股份有限公司是否可以禁止認股的股東轉讓或賣出股份」呢?這涉及到公司法第163條,以及公司法的體系